子宫内膜癌 (别名:子宫体癌,子宫癌,妇科肿瘤,绝经后子宫内膜癌)
就诊指南
挂号科室:
妇科、肿瘤科
发病部位:
女性盆骨,生殖部位
多发人群:
妇女
治疗方法:
手术治疗,对症治疗,药物治疗
是否传染:
无传染性
是否遗传:
无遗传几率
相关症状:
异常阴道流血、腹痛、子宫明显增大
相关疾病:
子宫肌瘤子宫息肉阴道恶性肿瘤阴道癌
相关检查:
相关手术:
宫腔镜手术,子宫切除术,子宫次全切术,全面分期手术,肿瘤细胞减灭术
相关药品:
甲羟孕酮,已酸孕酮,甲地孕酮,他莫昔芬,雷洛昔芬
治疗费用:
费用不等
展开

病因 病因不十分清楚。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有两种发病类型。

1、I型是雌激素依赖型,其发生可能是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,发生子宫内膜増生症(单纯型或复杂型,伴或不伴不典型増生),继而癌变。临床上可见于无排卵性疾病(无排卵性功血,多囊卵巢综合征)、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(颗粒细胞瘤、卵泡膜细胞瘤)、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妇女以及长期服用他莫昔芬的妇女。这种类型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,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,肿瘤分化较好,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,预后好。并且患者较年轻,常伴有肥胖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。PTEN基因失活和微卫星不稳定是常见的分子事件。

2、II型是非雌激素依赖型,发病与雌激素无明确关系。这类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形态属少见类型,如子宫内膜浆液性癌、透明细胞癌、腺鳞癌、黏液腺癌等。多见于老年体瘦妇女,在癌灶周围可以是萎缩的子宫内膜,肿瘤恶性度高,分化差,雌孕激素受体多呈阴性,预后不良。

3、大约有10%的子宫内膜癌还与遗传有关,其中关系最密切的遗传症候群是林奇综合征,也称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,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引起的,与年轻女性的子宫内膜癌发病有关。

病理

1、巨检

不同组织学类型内膜癌的肉眼观无明显区别。大体可分为弥散型和局灶型。(1)弥散型:子宫内膜大部或全部为癌组织侵犯,并突向宫腔,常伴有出血、坏死,较少有肌层浸润。晚期癌灶可侵及深肌层或宫颈,若阻塞宫颈管可引起宫腔积脓。(2)局灶型:多见于宫腔底部或宫角部,癌灶小,呈息肉或菜花状,易浸润肌层。

2、镜检及病理类型

(1)内膜样腺癌:占80%-90%,内膜腺体高度异常增生,上皮复层,并形成筛孔状结构。癌细胞异型明显,核大、不规则、深染,核分裂活跃,分化差的腺癌腺体少,腺结构消失,成实性癌块。按腺癌分化程度分为I级(高分化,G1)、II级(中分化,G2)、III级(低分化,G3)。分级越高,恶性程度越高。

(2)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:腺癌组织中含鳞状上皮成分,伴化生鳞状上皮成分者称为棘腺癌(腺角化癌),伴鳞癌者称为鳞腺癌,介于两者之间称为腺癌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。

(3)浆液性癌:又称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腺癌,占1%〜9%。癌细胞异型性明显,多为不规则复层排列,呈乳头状或簇状生长,1/3可伴砂粒体。恶性程度高,易有深肌层浸润和腹腔'淋巴及远处转移,预后极差。无明显肌层浸润时也可能发生腹腔播散。

(4)黏液性癌:约占5%,肿瘤半数以上由胞质内充满黏液的细胞组成,大多腺体结构分化良好,病理行为与内膜样癌相似,预后较好。

(5)透明细胞癌:占不足5%,多呈实性片状、腺管样或乳头状排列,癌细胞细胞质丰富、透亮,核呈异型性,或由靴钉状细胞组成。恶性程度高,易早期转移。


相关视频 更多
相关文章 更多

子宫内膜癌三大治疗方法对比

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、放疗和化疗三大主要治疗方法,到底选择哪种方法才好?三大治疗方法对比让你早知道。

不生孩子小心惹上子宫内膜癌

绝经后阴道出血小心子宫癌

子宫内膜癌易恋上这8类女人

如何自我诊断“子宫内膜癌”

子宫内膜癌的早期预防保健

怎样诊断子宫内膜癌?

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

子宫内膜癌的诊断

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治疗

临床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

细胞学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

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

刮宫诊断子宫内膜癌

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

微信 微信
微信
微信
公众号 公众号
公众号
公众号二维码
顶部 顶部
顶部